3402
news

聖若瑟大學的學生為青洲帶來嶄新的綠色建築概念

06/26/2020

26

Jun

01/01/1970

2020年度建築系學生畢業作品展「GREEN LINK」正於聖若瑟大學青洲校舍向公眾開放



聖若瑟大學的學生為青洲帶來嶄新的綠色建築概念

2020年度建築系學生畢業作品展「GREEN LINK」正於聖若瑟大學青洲校舍向公眾開放

作為聖若瑟大學2020年畢業展的一部分,建築系學生的畢業作品展以「Green Link」為主題,以改善青洲區的城市設計並為該區設想新的方向。展覽展出十個由聖若瑟大學建築研究學士學位課程畢業學生所設計製作的成品。

今年,畢業工作坊先以團隊合作方式,了解和確定了青洲區的問題和機遇,然後通過新的概念規劃以及具創新性的建築重新構建了城市結構,探索了促進社會公平和環境健康的綠色生活方式。

由每位學生獨立開發的項目體現了該規劃的關鍵主題,並提出了從住屋開發,到社區中心、酒店、圖書館、博物館和體育中心等的設計建議。這些設計在加大了能提供的公共空間,納入可持續設計和實踐的同時,所提出的建築設計的綠色覆蓋率都大大提高。

聖若瑟大學建築系代理主任兼畢業項目的導師蘇偉圖教授(Nuno Soares)指出,「能具創造性地探索與自然的互動,以產生能夠為改善周圍環境做出具有意義貢獻的創新建築概念」是這次項目的目標。

展覽作品包括Frederick Tupaz Cabio、何毅鵬、梁俊傑、Mamadú Seck、鄭皓心、黎俊峯、黃紫妍、符可怡、李韻盈和陳穎琳的作品。

聖若瑟大學建築系邀請所有有興趣的人參觀是次展覽,展期至7月15日,在聖若瑟大學青洲校舍黃昇雄展覽廳舉行,並參加於7月11日(星期六)下午四時至六時的分享會。學生將在會上分享其項目的基本概念和過程,並歡迎公眾反饋,以幫助他們作為一個建築師在澳門和國外的設計項目上提供經驗和思考空間。

聖若瑟大學的建築研究課程

作為澳門首個也是唯一的建築研究課程,我們的課程旨在遵循國際建築教育標準,同時探索我們自身所處位置和文化背景的特定條件。課程以建築構造和可持續性為基礎,涉及四個主題:高密度住房;遺產管理和保護;實驗性材料的組合和應用;以及創新的複合用途建築。

我們的計劃遵循理想但務實的方法,將澳門和珠江三角洲作為一個實驗室,以想像和測試找尋對當代挑戰和機遇的新空間答案。我們鼓勵學生從公眾的角度設計創新的、獨創的建築和城市形態,以項目的潛力和與現有環境的聯繫為起點,創造充滿活力的未來現實。

聖若瑟大學的建築研究課程注重道德和專業,鼓勵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慷慨大方,為共同利益而設計。我們努力培養創新和熟練的建築師,致力於通過改善人類活動進行的日常空間設計來改善市民和城市的未來。

More photos are on Flickr now (click here)


作品簡

USJ_arch_Interference_Frederick Cabio

Interference 干涉 – Frederick Tupaz Cabio

該建築的設計概念源自「干涉」將固體分為兩部分的概念。 干涉過程產生的裂縫可形成通風良好的設計條件,並為綠化提供了一個「巢穴」。 設計產生了兩座塔樓 住宅和商業 而底部是公共空間,包括零售和餐廳等。 通過干涉的物理概念,如果一個波峰遇到另一個波峰(在這種情況下是由干涉產生的裂縫),其振幅則是各個振幅的總和,從而體現出了建築物中的社區牢固結合的情況。

lar302 exhibition panels isaac

Floating Library 漂浮圖書館 – Isaac Ho 何毅鵬 

設計項目是位於濱水區的公共圖書館,旨在為居民和遊客創造新的中心和聚集點。受青洲山豐富的綠色所啟發,該設計遵循了一個簡單的概念,即通過連續的坡道將盒子懸掛在不同高度,產生出動態的浮動組合。 這種組成為整個建築物中提供了視覺滲透性、空隙區域和透明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標誌性。 它令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空間和路徑透視建築物和望向海濱。

Vanda_A0_template

Dynamic Suspension 動態懸掛 – 梁俊傑 

動態懸掛是一個創新且雄心勃勃的概念性原型,它為澳門未來的住宅建築設計提供了一種替代當前大規模卻高度重複住房方案模型。 通過巧妙地堆疊不同佈局的平面產生分層效果得到複雜多樣的體積組成,每個單元由每個內部體積成,並探索建築物周圍的景觀。這種安排的主要優點之一是能提供充足的室外空間,且每間單位能保持獨特。

USJ_arch_grad_student_panel_template_VF

Fracture 斷裂 – Mamadú Seck

項目是一個關照不同世代的照顧中心,使年輕人和老年人能聚在一起,形成互惠互利的互動。受青洲山上觀察到的裂縫啟發,該項目的概念是要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代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創造一個容納他們的內部空間,並在建築物的外表表達出來。設計將建築體積分成四個不同的形狀,每個形狀都有其自身的特徵和功能,並運用「斷裂」概念轉化為統一的元素,把設計融合在一起並賦與特徵。

Philia_panels_20200622_V2

Daily Frame 日常框架 – Phillia Hao Hsin Chiang 鄭皓心

設計位於青山腳,為提供另類房屋模式的項目。設計創建了一個多用綜合體。裏面包括住宅單位、公共空間辦公室教育設施商店和餐館,並試圖創造一個超越獨建築的小城市空間。沿著山間小路形而成的體積組成兩個簡單的L形單元,並框架出一系列開放空間。每個單元的體積偏移會在單元與單元之間產生一系列間隙空間,從而形成用作私人陽台和公共小空間的間隙。

Travis_A0_Panel_final_AI

Vertical Duality 垂直對偶 – Travis Lai 黎俊峯 

該項目是一家位於青洲邊緣旨在探索酒店項目的建築潛力和空間質量的新精品酒店的原型。垂直對偶的概念體現在作為垂直動線的混凝土結構當中,而房間則懸掛著的金屬和木材。與此同時存在形式上的獨立性和功能上的依賴性產生清晰的空間對偶。這個項目及其空間構成表達了垂直對偶的潛力:程序上的動線居住;構造上混凝土木材;量體不規則

Joana_panels_20200622_V2

Shifting Decks 漂移甲板 – Joana Wong Tsz Yin 黃紫妍

項目是設計出可以激發學習的學中心。每個樓層都擁有一個對外開放的公共中央空間甲板。每個甲板對著的特定觀點取向都不同包括山脈海濱城市地平線街道。這個是遵循一條連續的路徑的設計策略,隨著向上的移動,創建了一個樓層移動到另一個樓層的動態和動量。那些多元自由的平面佈局順序產生了規範且進步的偏離,加了空間體驗。

Natalie_panel_20200622_V2

Tartan 格子花呢 – Natalie Ho I Fu 符可怡 

在一個青洲山微觀的空間中格子是一項創建一個運動場的建築和城市項目。該項目主要探索建築物之間的開放空間中,人類體驗和互動的中心空間。主要概念是以擴展覆蓋整個塊的格子呢馬賽克圖案來創建立體景觀。每個組件都遵循自己的規範,但卻有相似規則,形成了多樣化但連貫的體量和空間體驗。這項目最終結果不僅僅是建築物,而是一項歡迎用人探索互動和發現多個層次和空間體驗的整城市景觀。

Ida_LAR301_A0 panel_8

Green Unit Scapes 綠色單元景觀 – Ida Lei 李韻盈 

這個項目深深植根於設計所在地點,旨在創建一個受本地塊特殊位置啟發的新建築和住屋概念。Green Unit Scapes是一個受到其在青洲深刻啟發新型房屋原型,旨在周邊自然環境的空間裏創造出和居住單位結合交換的綠化景觀。這建築物由地上的兩座塔組成,它們隨著高度的提升互相靠近,並在頂層連接起來。每間單位有一個陽台而每層的單位會聚合形成一個帶有鋸齒形周長的矩形體積。再利用層與層之間微小移動產生的重疊,最後為每個單位形成獨立的綠色陽台景觀。

Vanda_panel_20200622_V2

The Wall Art Gallery 牆體美術館 – Vanda Chan 陳穎琳 

這項位於海濱旁邊,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築物。這座建築物結合了三個不同但相互關聯的功能,包括畫廊、工作坊和住宅。這座建築物運用了牆的密度Wall Density)的設計概念,探索反重力的理念,同時亦挑戰了人們對建築物的認知。按照著違反直覺的設計策略,密度從最低層逐漸向頂層增加。位置較低的樓層是對公眾開放的樓層,而較高的樓層則逐漸變得隱蔽。頂樓是一個充滿自然採光的天井小村,重新詮釋了澳門的傳統天井圍里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