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大學科學及環境研究所近日舉辦了一場關於澳門海綿城市建設的挑戰與機遇的公開講座。該活動於 2024 年 9 月 26 日在聖若瑟大學科學及環境研究所舉行,由珠海清華大學創新中心主任佘年教授主講。 是次活動由Karen Tagulao教授主持,於「Drop by Drop項目:探索澳門城市濕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水資源管理的作用」的背景下組織的。 佘年教授是一位在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方面全球公認的領導者,擁有超過 30 年的經驗。他提出了一種創新方法,利用低影響開發(LID)原則來解決城市洪水、改善衛生條件並管理暴雨徑流。講座強調了將水流狀態恢復到開發前狀態的解決方案,能有效預防高達 30 年一遇的暴雨事件引發的洪水。海綿城市建設這一主題與澳門高度相關,澳門是一個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正努力應對日益增加的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風險。作為一個地勢低窪且有大量填海土地的城市地區,澳門在暴雨和風暴潮期間特別容易遭受洪水侵襲。鑒於這些挑戰,海綿城市概念為提高城市的吸水、蓄水和淨化能力提供了有前景的解決方案,從而解決澳門緊迫的環境問題,同時在發展與可持續性之間取得平衡。 隨著澳門在大灣區持續將自身定位為可持續旅遊和經濟發展中心,採用這樣的創新方法可以為面臨類似挑戰的其他城市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此次講座吸引了來自城市規劃和環境管理領域的學生、學者和專業人士等不同受眾,展示了當地社區對可持續城市發展解決方案的興趣。如此高的參與度突顯了澳門對環境管理日益增長的承諾,以及對創新型城市水資源管理策略需求的認識。聖若瑟大學持續努力與社區互動並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以通過教育和研究推進知識並應對現實世界挑戰的使命。
Search Results for '4'
COBERTA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啓動金磚五國電子健康研究專責小組
澳門聖若瑟大學(聖大)很榮幸地宣布,在第八屆國際大數據與醫療會議期間,成功簽署諒解備忘錄(MOU),正式成立金磚國家電子健康研究工作小組協會聯盟(COBERTA);第八屆大數據與物聯網國際會議 BDIOT 2024議於9月12日至14 日在聖大青州校區舉行。 COBERTA 是一項合作倡議,旨在促進電子醫療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在葡萄牙語中,「COBERTA」喚起了一種「被覆蓋」和「安全」的感覺,創造一個關懷和支持環境研究的使命;旨在團結各個國家和各大洲,共同承擔加強全球醫療保健系統的使命並致力增強全球醫療保健服務的可近性,聯盟利用最新的電子醫療技術和大數據來推動創新、降低成本並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透過創建一個用於資料共享和專案協作的變革性平台。 COBERTA 聯合創辦人包括聖大研究與創新副校長羅亞力教授和塞阿拉州聯邦大學 Joaquim Celestino Junior 榮休教授等均親自出席了成立大會及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葡萄牙天主教大學的Pedro Miguel Rodrigues 教授、印度理工學院Nilanjan Dey 教授、中國重慶工商大學的秦華峰教授及南非德班理工大學Richard Charles Millham教授以線上出席儀式。 該聯盟邀請與會者透過共享資料集、技術資源和知識為其研究工作做出貢獻。 COBERTA 也將向包括金磚國家基金在內的當地和全球機構尋求資金,以支持其舉措。
澳門聖若瑟大學參與馬尼拉國際學校升學展
聖大受邀參加馬尼拉國際學校升學展,數百名高中學生及其家人和教學顧問出席了是次活動。 2024 年 9 月 14 日,聖大國際事務處代表人員參加了由馬尼拉國際學校顧問協會 (MISCA) 和馬尼拉英國學校 (British School Manila) 共同舉辦的升學展。 數百名高中生及其家屬和教學顧問在活動上有機會與來自澳門、香港、日本、瑞士、加拿大、澳洲等地的大學代表面談。他們與聖大代表了解各領域的課程、獎學金機會和獨特的學生生活,進行有意義的交流。作為唯一參與是次活動的澳門高等院校,聖大繼續致力多元化招收最切合其大學文化的學生,並定位澳門為亞洲高等教育領域之其中一個重要的留學目的地。聖大與多間東盟國家的院校建立了學術合作關係,為該地區的學生提供獎學金類別,並積極參與地區性的外展活動。 MISCA 是一個由 20 所位於大馬尼拉的國際高中所組成的協會,致力於每個學生的學業成功與個人發展。協會顧問定期參與區域內的教育展覽會和論壇,亦自行舉辦多項活動讓學生和大學代表交流。
國際翻譯日公開講座: 澳門的中葡筆譯與傳譯
公開講座: 為了鼓勵並讚揚語言翻譯領域及其工作者的付出與成績,每年的9月30日被定為國際翻譯日。為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澳門聖若瑟大學將邀請在多個領域擁有近十年專業經驗的譯者陳韜,講述他對澳門筆譯和口譯的看法和反思,歡迎學術界和從業人士參與。 關於講者: 陳韜現任澳門聖若瑟大學語言文化系講師,在澳門理工大學取得中葡筆譯暨傳譯碩士學位。得意與其獨特的中葡雙文化背景,2015開始從事筆譯與傳譯相關工作,並在商業、經濟、文化、金融和歷史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詳情: 日期:2024年9月30日(星期一) 時間:12:30 – 15:30 地點:聖若瑟大學(青洲校舍)鮑思高禮堂 Add to my Google Calendar> *免費活動,對公眾開放
聖大副校長巴波沙教授在胡志明市經濟大學主持創意工作坊
澳門聖若瑟大學(聖大)國際化及學術事務副校長巴波沙教授,於2024年9月16日至20日到訪胡志明市經濟大學 (UEH),此行目的是鞏固雙方合作夥伴關係,通過推廣創造力和人文藝術原則,與胡志明市經濟大學(UEH)科技與設計學院(CTD)進行學術交流,包括為講師和學生舉辦專題工作坊,促成重要的文化交流。 講師培訓工作坊:「系統性創意」– 在課堂上重拾想像力 在講師培訓工作坊中,巴波沙教授強調系統性創意在學術世界中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創意不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而且是一種可以透過結構化方法培養的技能。他解釋說:「相比起依靠轉瞬即逝的靈感,系統性創意提供了一條遵循科學且有組織的創新途徑。」他鼓勵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採用這種方法。資料來源:CTD專頁 學生培訓工作坊:「設計思維是否萬能答案?」 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生培訓工作坊上,主題為「設計思維是否萬能答案?」巴波沙教授鼓勵參與者「跳出框架思考」。他將設計思維描述為一種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的多功能靈活思維方式,並強調這不是一種僵化的公式,而是一個需要持續實驗和學習的迭代過程。 在整個工作坊期間,參與者進行了實踐性的練習,包括著名的「義大利麵塔」挑戰,讓他們能夠以實際操作的方式應用設計思維原則。巴波沙教授亦談及了許多現實世界的例子,使工作坊既引人入勝又資訊豐富。 資料來源:CTD專頁 參與者對工作坊給予了極其正面的反饋,他們對於在工作坊期間習得的新思維和新技能非常熱衷。巴波沙教授的到訪不僅為UEH的講師及學生們注入了關於創造力和設計思維的嶄新觀點,也體現了文化交流的精神,強化了聖大與胡志明市經濟大學科技與設計學院之間的合作關係。 隨著兩所大學的持續合作,知識和思想的交流有望培養出一代新的創新型思想者和創造者。 此文章中所包含的照片均由胡志明市經濟大學科技與設計學院(CTD)辦公室提供。
中央民族大學與聖大學生進行文化交流
近日,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會長、中華傳統文化(澳門)交流發展協會會長霍敏儀組織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訪問澳門聖若瑟大學(聖大)。此次活動由中央民族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主任石嵩帶領表演團與在校學生進行交流及巡演。代表團獲得聖大校長麥侍文教授和副校長羅亞力教授的熱情接待。 自2017年以來,聖若瑟大學一直歡迎來自中國內地的高校師生,我們希望繼續這一傳統,並通過學生交流不斷深化合作。校長麥侍文教授強調:“通過今天這樣的面對面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增進不同文化和人民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霍敏儀會長表示,協會願意進一步促進中央民族大學與聖若瑟大學之間的多元文化交流。 聖大擁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學生和教職員工,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多元化校園,爲全球學子提供了往返於歐洲、南美洲及非洲(三大洲)的機會。憑藉聖大豐富的人文傳承以及與葡語國家在“一帶一路”上的緊密聯繫,該校堅持澳門作爲“一個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平臺,以及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Prof. Owen Shi underscored MUC’s commitment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extended an invitation to USJ students to visit Minzu University. 石嵩主任介紹了中央民族大學獨特的發展特色,並熱烈歡迎聖大學生前來中央民族大學繼續他們未來的學術追求。在此期間,中央民族大學表演團學生與聖若瑟大學本地及國際學生共同享用了傳統葡式午餐。隨後,他們參觀了校園並以歌舞互動表演圓滿結束此次訪問,實現了文化交融所帶來的魅力。 出席本次訪學活動的還有中央民族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協調老師楊愛娣、舞蹈學院教師金永森,以及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會董馬媛兒和遊彩虹。
聖大與越南胡志明市外語資訊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
澳門聖若瑟大學 (USJ) 代表團,包括國際及學術事務副校長巴波沙教授、工商管理學士課程主任 Alessandro Lampo 教授及越南招生處處長 Ivy Tran 女士,於2024年9月20日訪問胡志明市外語資訊科技大學 (HUFLIT) 校園。其副校長 Nguyen Ngoc Vu 副教授博士、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Nguyen Ngoc Huan 博士、外語學院副院長 Tran My Uyen 女士及國際事務處協調員 Tran Thuy Tuyet Nhung 女士熱烈歡迎聖大代表團。 自今年年初以來,兩所院校之間的合作會議一直在進行中,並對胡志明市外語資訊科技大學的外語學院和聖大的商學與法律學院之間的聯合學術努力抱有樂觀的期待。雙方副校長簽署合作備忘錄,表示熱切期望兩校之間的學術交流,並希望在不久將來開展聯合課程,使越南和澳門的學生社群互惠互利。簽署儀式後,雙方教師進行了豐富的討論,以制定新雙學位課程的內容。 胡志明市外語資訊科技大學是越南南部地區成立的第一所私立大學,擁有超過 30 年的外語專業課程教學與訓練經驗。其設有資訊科技、外語、東方語言與文化、國際關係、旅遊、商業、經濟、法律等學院,以培育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畢業生而備受國際同業推崇。
澳門緬甸友好協會一行訪聖大促合作交流
澳門緬甸友好協會一行於九月二十日到訪聖若瑟大學。期間獲我校副校長農韻淇博士以及總務長蘇輝道博士的熱情接待,分享會上雙方就未來合作方面展開友好會談。同時為促進在校緬甸生對澳門本地現況的了解,會後聖大學生及校友事務處亦為緬甸籍學生,以及一眾來賓舉辦午餐會,藉構建平台,在輕鬆的氛圍下促進彼此交流。 午餐會於正午十二時,在聖大青洲校區宿舍樓十八樓舉行。出席嘉賓包括澳門緬甸友好協會黃瓊成會長、黃德來理事長、孫文通副理事長、黃惠青副會長、黃鶴馨監事、郭濟修秘書長、以及聖大教職員等出席。 有參與是次聚餐,現就讀設計學的碩一緬甸籍新生Sai Hti Kham Khone表示,很高興能在交流活動中,了解到澳門本地社區的現況。同時對於畢業後,因自身有留澳發展上的規劃,透過此次餐會,亦能從中進一步了解到緬甸人在澳情況。他認為前輩們提供的指導和建議實用,將有助自身了解職涯發展的方向。 就讀科學及環境研究所學士學位課程的大二緬甸籍學生Saw Darwi Htoo則認為澳門緬甸友好協會十分親切,耐心為學生們解答各種疑問。與此同時,他提及是次聚餐上設有土生葡菜,憶起往年在聖大嘉年華上,亦曾初嘗澳門風味,倍感難忘,他期待來今年嘉年華的到來,再次與同學們一起感受本澳多元文化的魅力所在。
聖大師生共慶中秋感受傳統促跨文化交流
由聖若瑟大學學生及校友事務處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共慶中秋」活動,於九月十三日舉行。是次文化體驗系列活動旨為促進學子間跨文化交流,同時透過平台,讓我校來自不同國籍的教職員及學生凝聚起來,一同感受中華文化的獨有魅力,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 活動於下午三時至晚上八時在聖大青洲校舍展開。參與者除品嚐中秋節特色美食外,同場設有「雙語燈謎猜猜猜」遊戲,讓學生在遊戲挑戰中,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享受燈謎帶來的趣味。 來自荷蘭,就讀我校工商管理課程的大三學士生Du-Wen-Feng Feng 表示,此次活動是向學生,尤其在國際生方面,對促進同學們的交流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恰到好處。攤位上提供燈謎遊戲,還附設月餅和其他小食,期望未來我校能組織更多同類型的活動,增添自身對別國文化風俗的了解。 有來自中國,就讀大三的李子軒同學則認為此次活動意義重大,首先是對聖大學子宣傳我國文化具有一定幫助,讓外國的同學真正深入感受中國的節日,其次是活動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如往後有機會,還想再次參與其他文化體驗。 就讀聖大學位後教育文憑課程的學生伍兆欣亦表示,活動準備認真,攤位上月餅各口味都有其獨特的特點,讓人可依據個人偏好做出選擇。他感謝教職員工及學生,為是次攤位作出的努力,並再次祝福同學們中秋佳節快樂! 與此同時,聖大學生及校友事務處教職員亦於本月十七日,前往聖大皇朝校舍及聖若瑟修院為同學送上月餅及中秋節日祝福。
聖大迎新系列活動助學子融入校園
為幫助新生融入校園新環境,2024/2025學年聖大學生及校友事務處於開學週期間,籌備了十四項多元化的迎新活動,其中包括「同賀雙慶本地遊」、「非本地生迎新日專場」以及在適應週透過遊戲,增強學生校園歸屬感和團隊精神等。 同賀雙慶本地遊實地了解本澳文化概況 八月廿八日,我校組織內地新生,在學生及校友事務處的帶領下,一同了解探索校園周邊配套設施以及本澳文遺歷史,藉本地遊的機會,促進彼此溝通的同時,資訊將有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社區概況,並對本澳環境有進一步的認識。 就讀商學及法律學院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大一生蔣頌軒表示,透過迎新遊充分了解到聖大的文化底蘊和澳門的歷史概括。同時活動讓自己對於澳門經濟特區有更進一步了解。作為聖大的學子,他希望未來在兩年的校園生活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也期待研究生生涯中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來自建築學碩士學位課程藝術及人文學院大一生肖卓凱則認為此次活動能與聖若瑟大學的學長姐們參觀澳門博物館,大三巴等景區,了解到澳門文化歷史的同時也認識了不少新同學。 迎新日非本地生專場關懷各國學生 而在八月三十日,聖大為非本地學生舉辦迎新日專場。活動以雙語分設上下午場進行。上午時份教職員以英語為國際生介紹澳門歷史、文化及生活習慣等,亦特邀司法警察局代表到校為新生普及預防電信詐騙的知識。下午則以普通話進行簡介,除司警資訊外,讓內地學生同時了解校園發放消息渠道、交通資訊、聖大設施以及各學院辦公室位置、學生活動、聖大學會、校園周邊生活指南資源等事項。現場特設與學長姐交流環節,透過學長姐們的引導和激勵下,新生將更有信心和動力融入新環境,並展開自己的校園生活。 與此同時,為加強加強學生對澳門歷史及文化的認識,本年度我校特邀人民日報社駐澳門分社原社長曾坤先生展開題為「如何認知澳門社會與文化」的專題講座,向新生講解本澳的今昔變遷以及愛國愛澳教育的重要性。 適應週促校園文化融合 新生適應週分別於九月四日及十一日舉行,旨為幫助學子適應高中和大學生活間的轉變, 以及讓學生了解校園內提供的各項活動與支援。 在首個適應週中,學生們參加了由聖大學生會組織的各學會攤位,透過攤位展示宣傳,新生多方了解學會的活動、宗旨和服務,同時有助吸引新成員參與並促進校園社交互動。除攤位外,聖大心理輔導員劉欣亮女士亦予會上向新生分享各項資訊,包括如何順利過渡到大學生活,以及校內心理支援服務和資源等。 第二週活動則以促進學生整體身心健康為主。學生及校友事務處舉辦運動類型的體驗活動予各位同學。我校特邀澳門地球壺總會與學生一同體驗地球壺運動,以及同場有分享會進一步了解學生在校情況。 來自菲律賓就讀我校工商管理學士大一新生Romelyn Malazarte Rojas 認為通過參與適應週,學會了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同時讓她能更好地應對大學生活的挑戰。在校園的各項活動中,她感受到教職員工的熱情,亦對新學年的到來充滿期待。 適應週於九月十四以校園活動開學燒烤作結。在輕鬆的氛圍下為學生提供歡迎的社交平台,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加強校園文化和凝聚力。 舉辦「開學啡」為新學年注入活力 同時,聖大於九月四及五日舉辦「開學啡」活動,在我校青洲校舍分設上下兩場進行,使在讀日間及晚間課程的同學得以放鬆心情面對新挑戰,為新學期注入更多正能量。有來自菲律賓就讀我校工商管理大四學士學生Micah Shayne Bulawan Vibar認為咖啡活動十分有趣,學生可免費品嚐本澳特色小食的同時,也能借此平台認識校內不同國藉學生,她表示能與其他學生聯繫交流,多元跨文化的溝通有助她對世界各地不同風俗有更進一步的認識。